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我国高职学生工作的启示

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我国高职学生工作的启示

许龙成

  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 本文叙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和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以及对该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校企合作;学生管理

 

引言: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典范模式,被视为德国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并保持持久不败的秘密武器之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源于手工业的学徒制,由师傅带徒弟学习手艺,并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符合实际市场需要、具备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这种培训模式在德国和奥地利企业中应用广泛,具有较大的特色和职业培训优势,近年来被我国一些企业借鉴、采用。

1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理论概述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建。当时,德国为了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重新架构。到20 世纪30 年代前后,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逐步成熟,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主要教育过程为:德国学生完成中小学教育之后,如果想去企业工作,就需要到具备培训资格和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去申请学徒资格。在申请到学徒资格后,还需要到和企业有联系的职业学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徒需要和企业签订学徒培养协议,在职业学校报名注册,同时在行业协会登记注册。这样,学徒在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中按照职业标准完成二年至三年的职业培训,并通过行会监督和组织下的职业资格考试,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顺利毕业并进入企业就业。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

2.1 配套齐全的政策法规,为双元制职业教育保驾护航

德国与1969年正式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为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奠定了稳定基础。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劳动促进法》、《企业基本章程法》等等,使得“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理可据,有章可询。在法规制度先行的情况下,从而保证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发挥最大的人才培养效能。在强大法律的保障下职业学校和培训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自的工作,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2.2 群策群力的主体参与,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注射活力

德国的企业大部分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对于还没有能提供全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到“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模式中,生产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积极性非常高。

2.3 校企双元合作培训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中,其中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职业学校。每周需要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培训3-4天,每周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教育1-2天。双元制的主体是企业,职业教育的大部分经费需企业承担,而且还承担了主要实践环节的培训.企业培训学徒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方面,学校主要培训学生接受岗位行动能力。

2.4 校企合作深度合作

双元制教育实行培训与考核分离,在德国,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一个企业想要获得员工,必须参与对学徒的培养。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1/3 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2/3 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整个培养周期内,学徒会不断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学习和培训,使得企业和学校必须共同为学徒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标。校企之间必须深度合作,才能完成对学徒的培训任务。最终,一个职业学生只能参加一次毕业考试一和一次毕业考试二,两次正考都没有通过则终生不能重学同一职业。

2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2.1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目前高职教育模式较为典型为校企合作的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为宗旨,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专兼职教师的联合授课、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的互相配合等。典型的培养过程分为三个培养阶段:一年级在学校,公共素质培养阶段,主要学习公共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为主;二年级在学校,专业专项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在一体化实训室,培养专业专项能力;三年级上学期,在学校实训室和企业进行专业和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下学期深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最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2.2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试点

教育部和人社部目前在全国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我们以某校高铁乘务现代学徒制班为例进行说明:首先从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单独招生的形式,校企联合招生,按照学生、企业、学校自愿协商原则,招生的同时即招工,并和企业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确定企业和学徒在培养期间的培养内容、双方权益和岗位要求等。第一学年在校学习。学徒第一年学年在学校学习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三学年在企业学习。学徒第二、三学年进入企业,校企共同培养,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学习专业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开展岗位实习,掌握专业和岗位技能。

2.3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的思考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其诉求重点在于学生的成长。要统筹考虑,形成合力,形成良好的学生管理格局,提升校企合作的效果。

2.3.1 健全校企合作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办学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但也得首先要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一般规律,遵循的一般规律,在其基础上讲求针对性和灵活性。不可能只靠学校某些部门的努力,然而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未建立综合性的管理部门加以管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办学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学生的实习管理必须与校内管理相融合。与企业上下级管理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校内管理,不仅需要满足校企合作的需求,也要与学生实习管理相结合,而不是机械化实行管理。这种管理上的融合与简单的校内管理不存在任何矛盾,因此学校需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顶岗实习的办法,让教育工作者明确各自管理职责,从而促进管理方面有新突破。其次,在校企合作中要保障学生实习实训的安全,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和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再次,学生在外出实习实训前,高职院校要通过召开实习动员会、主题班会,以及邀请法律专家到校做关于“防偷、防骗、防传销”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入心入脑。三是高职院校要和企业签订相关合作法律协议,并共同为学生购买校外实习保险以及人身安全责任险,切实保障学生实习实训的安全和权益。

2.3.2 坚持学生管理方法创新,强化学风建设的针对性

为避免校企合作给学风建设带来的冲击,我们必须将学风建设与校企合作的特点相结合,探索新的学风建设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规范教育,将校风、校纪、校训与企业精神的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企业管理的刚性和传统学生管理柔性有效融合。

2.3.3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工作的合理性。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生对于社会、企业的适应能力是校企合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并且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企业的压力会导致一些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好的学员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所以需要加强心理健康建设,能够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面对的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创造自己能力,树立并坚定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4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自理能力的主动性

在学生管理中,我们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校企合作还在不断磨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这就要校企双方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好团学干部队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校园内部的学生自我管理,要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企业文化,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参加企业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职业人”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朝军.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

[2] 张学军张丽颖陈德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13)

[3] 李湘伟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

[4] 孙琴从德国“双元制”看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J]行业物流,2017,(11)

[5] 杨景波.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及校企合作模式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5).

[6] 黄文艳.基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

[7] 宁江,吴欢校企合作背景下赴企业实训学生日常管理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