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的收获与思考

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的收获与思考

符学龙

摘要:本文围绕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逐层分析,并深入解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和可借鉴之处。作为一种应用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紧密围绕企业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让企业全程参与到教学实施过程中,助推双元制学生成长,缩短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需求;教学内容

中图识别号:G710G712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元月9日上午,我们专题研修班一行11人启程前往德国柏林学习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学校领导为我们专题研修班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彼时深深感受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本次专题研修目的是近距离、深层次地学习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具体实施办法,熟悉德国知名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双元制”教育教学的合作模式,缩短一线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这也完全符合20192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的要求,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4]

1研修内容及双元制教育特点

本次专题研修先后听取了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Vattenfall AG公司对双元制教育的理解与期望、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介绍及双元制发展模式、大学双元制教育:大学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组织与配合等讲座,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观摩了柏林应用科技大学远程双元制教育课程及运行模式,参观西门子电子信号工程公司,体验奔驰多功能销售体验中心等,熟悉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双元制”教育存在两大明显特点[5-7]

一是“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学制跟德国普通大学学制差异性不大,学制通常为三年,而对于非德语国家的学生是四年。因为需要先学习一年的语言预科,硕士是两年,博士是三年。双元制学生学习模式可分为两种:第一种3+3模式,先在企业工作3个月,再在学校上课3个月,周而复始;第二种是周一至周四在企业工作,周五周六在学校上课。“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入学前必须通过双向选择与实习企业签约,学习过程中由企业团队对其进行指导,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了解并融入该企业,熟悉企业文化,了解本专业领域以及生产、管理一线的详情,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学习期间,企业有充分时间考察、评价学生,可根据该生的发展潜力、素质特点等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所以大部分(85%以上)“双元制”大学毕业生得以在实习企业直接就业

二是德国工商协会全程参与企业培训与学习考核,经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的学生可以获得双证书:本科学历和职业认证证书。作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巴顿州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高校与职业培训中心等。德国工商协会鼓励生产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促使高等院校与实习单位签约、双元制培养学生与实习单位签约,培训内容需经过德国工商协会的认证。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培训规则比框架教学计划更为重要,培训规则是按职业制订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主导性教学文件,这也造就了德国具有完备的机械加工工艺、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极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工商协会不仅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保证了企业培训的质量。

2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思考

本次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学习收获满满,由此引起我对德国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思考。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模式需要转型之际,中国高职院校的后期建设目标应该围绕以下几点来开展:

1)深化合作,坚持校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深化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生产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用一线企业的生产实践指导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让企业全面参与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中,真正实现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2)实用至上,围绕企业需求制定教育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院校必须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根本目标,为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否则,职业教育存在的意义会大大削弱[8-10]。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企业会将未来的设备技术升级和产品的技术升级添加进人才培养规划中,不会导致教育教学计划严重过时或盲目无限提高知识和技能教学要求,使教育教学能基本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企业发展更新的生产技术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参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紧紧跟进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改进教育教学模式,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实施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不断地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点实施起来非常有难度,学校要面对那么多的企业,每个企业又有不同的需求。实际上,可以通过企业协会或行业协会来解决,企业或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需求是最清楚的。所以,德国的工商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呈现差异化发展模式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因材施教,发挥出各类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激发出学生不断向前的动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但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履行契约的重要性,保持诚信,需要严肃、认真对待,切不可三心二意。

5)理实兼备,提升“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有着更高的操作技能要求和相应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和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确保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基础,高等院校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师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对双元制教师的任职资格、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更大更多的优惠政策,确保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3“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心得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独特性与实效性,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就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而言,全社会应增强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与包容性。德国“双元制”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使得理论研究型人才与实用型人才进行分轨培养,为德国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中,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教育模式的培养,中国大学更多是模仿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模式,致使大学的培养模式趋同化,这使得各大学所培养的人才缺乏特色,千篇一律,无法满足社会中对不同特质人才的需要。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的层次性与多样性,注重面向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较德国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认可程度,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应该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对待职业院校的存在,并通过各种措施方式保证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其自身适应社会需求的特点为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此同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德国社会进步提供所需的职业技术型人才,除了其自身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授课方式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严谨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

可喜的是,目前国家已经看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政策,促使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转变,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124, doi:000014349/2019-00005

[2]Cockrill AntjeScott Peter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Germany: Trends and Issues[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Vocational Aspect of Education201216-21

[3]Shackleton JRTraining in Germany: A view from AbroadEducation + Training[J]20093-24

[4]Pritchard RosalindThe German Dual System: Educational Utopia[M] Comparative Education, 20137-16

[5]王莉.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色及借鉴[M].国外职业教育,20148-15

[6]费爱伦,谭移民.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规体系[J]. 外国教育资料,1997(4): 76-77

[7]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47- 149

[8]何广文.浅析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J].当代教育论坛, 2004(1): 112- 113

[9]雷正光.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J].外国教育资料,2000(1): 78-80

[10]彭正梅.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 2002(3):77-80

[11]杨玉宝.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认识[J].比较教育研究,2002(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