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德国“双元制”特点和对产教融合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特点和对产教融合的启示

——以“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例

 嵇正波

摘要:德国“双元制”的特点归纳为以企业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和以职业为导向4个方面。同时结合我校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提出从以“产教融合”为突破、以“工管融合”为目标、以“OBE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校企深化合作内容”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和以“全面培养学生”为主体6个方面进行借鉴,最后对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进行思考。

关键词:双元制;产教融合;实训平台;高职院校

 

2018110~21日,为深入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我参加了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赴德国柏林高级研修班学习活动。此次研修班人数为11人,为期12天,由副校长梁枫带队,学校不同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临行前学校纪委书记王传荣给大家开会强调了此次学习的意义,并提出具体要求,校长程淮中和副校长杜萍在校门口给大家送行。

这次研修班由柏林自由大学承办,在学习过程中,德国老师们认真负责,授课的内容上十分丰富,讲解详细,作为学生我们按时上课,踊跃发言,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招收,课程设置,日常管理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学习。

期间还到洪堡大学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柏林经济与法律学院三所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并到西门子公司奔驰多功能销售体验中心柏林最大的能源电力公司Vattenfall AG)三个公司进行“双元制”实地参观考察。并利用周末到德国柏林墙马克思广场,和苏联红军纪念碑等地了解德国文化,由于参观时间十分有限,相当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下面主要从德国“双元制”体系下的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产教融合“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两个方面谈一谈此行的收获。

一、德国“双元制”体系下的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述

“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持,被誉为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1]。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一般在两处学习,一处为专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职业教育学校,另一处为提供专业技能实训的企业,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重培养下,成为理论、实践双方面达标的优秀人才,在企业和学校的时间比大约为1:1(学校和企业的时间每三个月进行轮换)。

对学生考核分为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员工。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核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事实上是从学徒制度发展而成的,也就是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完全由企业承担的学徒制度吸收了学校教育作为补充而形成的职业教育制度[2]。在这种合作教育中企业把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作为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也即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企业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上,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等的配备,基本上都由企业控制。可以说企业这一元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它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的双元制具有以下优点:培养目标更符合企业需要,真实的生产环境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以及未来的工作需要,同时企业和学校可以深入开展便于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

(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实践为基础

德国的双元制无论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都突出了实践的特点,特别是在课程比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突出了实践教[3]另外,注重实践还体现在培训的运行机制上教师企业经验相对丰富,教师学习阶段相对较长(经过12年学习考进大学+3年职业学校学习+5年大学学习+2年职业学校的教育实习,在此过程需参加两次国家考试,总共约22年学习),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工艺、企业管理模式,能够按照企业所需职业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又能拓展到相关知识领域,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国内职业院校,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了解的知识点相对狭窄,缺乏社会、企业的经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在毕业时必须经过实际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进入职业生活时不仅在文化素养方面,而且在实际操作技术方面,都比较符合实际需要,能够不再经过熟悉业务过程而直接作为一个熟练工人或技术人员参加工作。

(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法律为保障

德国的法律非常健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企业与学校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由政府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按照联邦《职业教育法》、州《职业学院法》、《职业培训条例》,在行业协会等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由于有这种法律制度的保障,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自身行为”来看待,并将其投人作为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企业不仅提供生产岗位供学生实践,还配备专门的培训车间、合格的培训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费用。可以说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保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顺利实施和取得世人瞩目之成功,提供了必须的前提和条件。

(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教育体制与就业体制相互衔接,培训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在联邦德国,任何一个从普通中学毕业的青年,都可以在国家承认的职业工种中选择一项。“双元制”职业教育从专业的设置、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及考核都是以职业为本位。说明:双元制学校的学制一般在三年或者三年半,学生从双元制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工作,但是这并不是说之前我在这个企业实习的毕业后就必须还留在这个企业工作,可以留下可以走。双元制毕业的学生还想上学的话还可以继续深造。

二、双元制对我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启示

在德国“双元制”体系下的职业教育特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学校在建的投资达1300万的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现代模具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以及近年来工程学院在“超达模具订单班”合作中的办学经验,现探讨双元制对我校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启示:

(一)以“产教融合”为突破

我校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现代模具智能制造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由省财政资助、学校自筹和南通超达三方出资,计划投入1300万元,平台的建设实现了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结合的道路。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集聚整合优质职教资源;以“协同育人”为路径,实现“学校与工厂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的一体化教学育人,全面提高人才高质量发展[4]

(二)以“工管融合”为目标

为适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提出以“工管交融”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全校所有学生(会计、金融、管理等文科学生和工程机械等工科学生)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进行为期1周的实习,实训平台也会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模块(个性化定制)。最终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融合:一是文科知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三是文化素养和生产实践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确保在尽快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同时,扩大学生职业延伸范围,提升学生就业层次。

(三)以“OBE课程建设”为抓手

目前,工程学院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试点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模式,以帮助我们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同时帮助我们指导学生工作。在OBE理念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纯的讲授,学生单纯接受的单线式过程,也不是学校自编自导的单平台的独角戏,而应该把教学过程生产化,即把教学过程融入到生产过程中,教室就是车间、车间就是教室。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真正实现教学、学习、生产“零距离”。

(四)以“校企深化合作内容”为基础

高职院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要密切企业联系,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根据企业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学校科研平台和实训场所建设,让企业一线师傅和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参与培训教材的编写,使企业和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

同时,校企双方所拥有的师资和技术人才各有特点、互有优势,双方实现校企人才资源共享,建立共享的人才资源库,聚集技术研发型、技能型、教学型、管理型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从人才库中选聘相应的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服务于各自的发展。

(五)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保障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对专业任职标准、资格认定制度、师资培养模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职业教师队伍,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5]

目前,工程学院有专兼职教师8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高级实验师2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5人,“双师型”教师达87%。为建设一支专业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教师队伍。一方面,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没,兼职老师可以聘用合作企业在一线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效师资培养制度,鼓勋年轻教师自觉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另外,专兼职教师合作授课,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以“全面培养学生”为主体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是校企合作加工的特殊“产品”。我们要使这种“产品”发挥最大功效,校企就要创造更多的社会条件让他们有足够展示个性特征的机会。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学校和企业在协同育人中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显著提高。

三、“产教融合实训的平台”的思考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高等职业教育,并采取了促进产教融合等一系列措施,我校也把“模具智能制造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层面上,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组织、考核和评价等方面建立系统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学校尚未真正找到企业参与双元制的利益共同点,难以调动企业协同实施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企业层面上,企业缺乏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和教学人员,时常出现把学徒当做“廉价劳动力”,学徒“只做不学”,同时学徒出现工伤时劳工权利也难以得到维护。

(二)教师的双师型能力有待加强

平台的建设和使用对学校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步骤,熟悉相关岗位的工艺设备,要求教师能够真正成为“拿起书本能讲课、挽起袖子能干活”双师型教师[6]

目前,虽然工程学院师资雄厚,结构合理,教授、博士在学校所占比例最多,但面临的问题是工程学院专业设置较多,没有形成在全省有位置的强势专业,需要对专业进行整合做大做强,同时教师年龄偏大,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

四、结束语

德国双元制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高职院校应深化产教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双元制”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长世. 德国“双元制”为何在我国难“生根”[J]. 职业技术教育, 2013(24):74-77.

[2]    李云飞. 德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与形成机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27):33-39.

[3]    汪佳梅.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技术,2012(6):18-19

[4]    梁静, 戴晓琴, 杨帆. 职业院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 2018(1).

[5]    孙杰, 周桂瑾, 徐安林,. 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

[6]    谢志平, 王吉敏, 应建明.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为例[J]. 职业教育研究, 2018, No.174(6):39-43.